「TRICKERY!」在歷經文獻搜索與整合盤思後,腦海中不斷浮現這個字眼。對於階層而言,「犯罪」是中產階級/大多數人民管控底層階級的伎倆,目的在於保護自身的安全、排除危險他者、滿足被害恐懼感;對於國家而言,從美國、俄羅斯到北歐國家,當權者為討好以獲利為目的的資本家(中產階級),釋出各種有利條件(降低勞動保障條件、鬆化經貿關卡等),資本家以低成本(採最精簡的勞動力→導致多餘勞動人口增加)獲得巨利的同時,社會問題(貧窮、失業等)應運而生,國家以刑事司法系統(權力)因應社會問題(高監禁率而非社會救濟/就業政策),底層階級受害最深(再次回到階級間的對立戰爭)!整體氛圍彷彿是右派與左派間的爭辯論戰,「從右到左」的歷程,就像是權力施展的TRICKERY。
犯罪的有用價值為何?是做為當權者權力施展的「工具」。
新自由主義風潮下,市場經濟活動以尊重個人自由及效率性為前提,「理性人」的概念架構促令個人以自保手段,回應風險社會中的諸多不確定情境,一種「排他」的情結油然而生,恐懼、害怕、極力想保護自己的本能?需求?慾望?擴大化階層間的對立。
延伸此議題,Bourdieu(1999)指出美國傾向二元化發展,一方面是為中產階級保障最低程度安全的社會國家(social state),一方面則是越來越壓制社會中犯罪效應的國家(特別是對於沒工作的窮人、黑人、藥物成癮者、恐怖份子、非法移民、非行少年等)。誠如Young(1999)所宣稱的「排他社會」(exclusive society),排他的意識型態將犯罪者建構成社會大眾共同譴責的對象,透過嚴厲譴責、打擊犯罪,建構法律與社會秩序的大傘,而獲得出路與安全感,其運作層級為:公平正義社會的衰退(因經濟結構轉變)→貧窮與邊緣化人口成為經濟與政治上的多餘人口→刑事司法系統擴張(監獄用來抑制被拋棄的人口)。整體來說,不論是北歐的毒品犯、俄羅斯的黑手黨、恐怖分子的「犯罪化」迷思(謬誤?),國家為因應貧窮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竟以刑罰管理取代社會福利系統,權力者夾雜在資本家/大多數人民與底層階級之間,就像是操弄著一個令人毫無所覺的TRICKERY,後果為何?!我想應是所有群體必須共同承受與善後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