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犯罪與行為人問題研究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研究目的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幻燈片1.jpg

幻燈片2.jpg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狼」!?在妳身邊

台中性侵害防治網絡功能及合作機制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一名狼父,被控長期對三名親生兒子性侵害,三名兒子最大的快滿 十四歲,最小的只有八歲。檢方調查指出,八歲的小兒子,光是在家中就被性侵達398次,更離譜的是,父親還帶著三名兒子,到摩鐵大玩4P。…十四歲的兒子被安置在寄養家庭時,也有樣學樣的對其它男童性侵害也有性侵害兩名弟弟的紀錄。」(中廣新聞網,2016/6)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較美英國家與臺灣發展模式的異同,美英國家的少年犯罪治理是「由寬趨嚴」,即自國家親權主義(美國)、福利與保護本位(英國)等觀點,在主政者「個人歸因」及「社會不安全治理」/「透過犯罪來治理」的策略下,利用社群對犯罪的恐懼,來遂行對少年犯罪治理的嚴懲化。其中,社會不安全的氛圍、媒體渲染與政治語言的疾呼等,是催化的媒介;臺灣的發展部分則是「由嚴轉寬」,不若美英國家將少年視為「成人化」的個人責任承擔與應報思維,臺灣對少年人口以「兒童化」、「學生化」等形象建構,傾向利用家庭與學校場域「控制」少年的偏差行為,以「保護」少年的政治宣稱換句話說美英經驗與臺灣發展少年犯罪政治化的治理形式上,互有消長,但也都具有某種程度「責備被害者」的治理意識型態。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克思主義的初衷,是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揮己身的潛能,而馬克思主義犯罪學與主流實證犯罪學理論的不同,即在於馬克思主義犯罪學更關注「理想」而非「現實」,這與「少年」的本質相同,多數成人是活在「現實」的框架下,因為已經歷練許多成功和挫敗,而更屈從於「現實」,「少年」則是擁有獨特、想像的未來。此外,Foucault治理性的「權力」論點,與政治權力有重要關聯,雖然,其反對馬克思主張的進步歷史觀、階級的壓制權力等,認為權力是存在各種制度性的支配關係裡,然而,對於少年人口的治理(特別是犯罪控制),國家治理的「權力」毋寧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nocultures」意謂單一性文化、同質性文化,綜觀Nils Christie在本章中的諸多議題,大抵可歸納出一個有關「利益」的高明又精緻的文化強權策略。首先,資本主義利用生產制度與消費文化control社群中的每一份子,擁有較多資源的人(有能力的人)選擇用最快的方式保護自己、擁有資源較少的人(無能力的人)則選擇用最快的方式滿足自己。資本主義的高明技巧在於深深抓住人們的需求與慾望,更罩下了一個舖天蓋地的利益取向文化氛圍,從裡到外,讓人們無從躲避,產生的後果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及對「速感」的過分強調。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疏離?信任?-初級關係的弱化-國家或鄰里的角色份量?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瞭解、支持、尊重自主性」!Nils Christie極具爭議性的提出「犯罪不存在」的論點,其認為只有「行為」是存在的,而行為則被不同社會架構所定義,現代的刑事司法系統則定義了源源不絕的犯罪行為;細察Nils Christie的邏輯論調,吾人則認為現代化社會有如下兩點特徵:一、未能真正認清資源/權力不均的事實。二、未能促進資源/權力擁有者與他者(受刑人、犯罪者、偏差行為者等)間的關係建立,而關係建立的策略包括「瞭解、支持、尊重自主性」。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ICKERY!」在歷經文獻搜索與整合盤思後,腦海中不斷浮現這個字眼。對於階層而言,「犯罪」是中產階級/大多數人民管控底層階級的伎倆,目的在於保護自身的安全、排除危險他者、滿足被害恐懼感;對於國家而言,從美國、俄羅斯到北歐國家,當權者為討好以獲利為目的的資本家(中產階級),釋出各種有利條件(降低勞動保障條件、鬆化經貿關卡等),資本家以低成本(採最精簡的勞動力→導致多餘勞動人口增加)獲得巨利的同時,社會問題(貧窮、失業等)應運而生,國家以刑事司法系統(權力)因應社會問題(高監禁率而非社會救濟/就業政策),底層階級受害最深(再次回到階級間的對立戰爭)!整體氛圍彷彿是右派與左派間的爭辯論戰,「從右到左」的歷程,就像是權力施展的TRICKERY。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監禁率」是否等同於犯罪的指標?Nils Christie在《犯罪控制工業時代的來臨》一書中,帶領我們穿越一群又一群的數據,揭露他所欲探求的問題真相-「犯罪控制成為一種工業,更制度性與企業化經營,反映出當前的犯罪控制晚近(後現代)時期所強調犯罪風險管理的特質,強調犯罪人的整體控制與管理,並預設犯罪人不可信賴,因此更多人被關到監獄中,所呈現的隔離與威嚇的意識型態」。

    對現代犯罪控制的省思,是貫穿本書的主題,但Nils Christie「『我乃是要嘗試建構一個完整的詮釋』,而詮釋之依據為現代社會中一些主要現象的觀察……我並不是在創造一些封閉的觀點,反而要在無止境的意義中找尋更開放、更新的觀點」。犯罪學大師在學術瀚海中,企圖打破封鎖的界限(監獄人數並非犯罪指標)、直闖更深刻地社會建構場域的宏觀氣度,震動我們的心扉。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加拿大、大陸之社區法庭制度比較研究-兼論我國社區法庭制度之現況與發展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律師執業行為與洗錢防制議題之探討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新聞框架觀點論少年犯罪新聞之研究-以聯合報為例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研究倫理規範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化趨勢下的青少年犯罪治理之研究:社會排除觀點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雅苹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